文章

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2021-01-25 20:3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

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必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习近平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公共卫生面临严重威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现在,疫情还远未结束,抗疫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既要把握当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更要放眼未来,下决心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第二,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动力。

第三,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繁荣稳定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国际社会应该落实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第四,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发号施令。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反对恃强凌弱,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规则一旦确定,大家都要有效遵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尊重和包容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要提倡公平公正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探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习近平强调,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有益经验,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疫苗合作,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中国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搞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

——中国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不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南南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最后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实践一再证明,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国新办举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国新办举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0-12-18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少勇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12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介绍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绩。一是生态保护修复法律制度加快完善。配合立法机关完成了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修订工作;加快推进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立法修法进程。推动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管控围填海和天然林、湿地保护修复以及推行林长制等重要政策文件。

  二是生态空间管控更加严格。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将陆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需要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大规模违法填海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制度、机制初步建立。

  三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国家公园试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解决区域生态问题、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发挥了示范作用,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五是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加快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保护天然林,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国土绿化“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

  六是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破解了黄海浒苔绿潮灾害防治的难题,治理区域海洋生态质量和功能得到提升。开展了长江流域、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将治理修复矿点近9000个,面积约2.5万公顷。完成防沙治沙1000多万公顷、石漠化治理130万公顷。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提升农田生态功能,助力脱贫攻坚。

  七是探索生态修复市场化投入机制。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制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政策等,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在全国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助力乡村振兴。

  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5个优先区域,覆盖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大熊猫、朱鹮、藏羚羊、苏铁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减少占用自然生态空间,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和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我国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边界”就是“底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就是守住自然生态底线、确保生态安全,为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落实五中全会的新要求新部署,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明确工作重点,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实落细;要坚持科学方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大规模国土绿化、海洋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立足自然地理格局,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加强对重大生态问题和风险的研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应对。

  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凡科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分别介绍了国土绿化、黄河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政策和财政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支持等情况。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11-22 05:5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互利合作、与时俱进,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中国愿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习近平指出,面对人类正在经历的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二十国集团迅速行动起来,引领了全球抗疫合作和恢复经济的方向。当前,疫情仍在蔓延,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我建议,二十国集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

第一,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协调整合资源,公平有效分配疫苗。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合作,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第二,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探讨重要医疗物资贸易自由化,便利人员有序往来。希望更多国家参与中方提出建立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支持二十国集团继续就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开展机制化合作,搭建全球合作网络。

第三,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数字经济给就业、税收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挑战,弥合数字鸿沟。

第四,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中方克服困难,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支持延长缓债倡议期限的决定,并将对确有困难的国家加大缓债减债力度。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中方已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妇女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中方支持联合国明年举办世界粮食峰会,倡议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第一,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应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联合国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中方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愿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中方倡议适时召开人工智能专题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人工智能原则,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以开放和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原则。

第四,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要加强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推进全球疾病大流行防范应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明年联合国第二十六次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和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中方呼吁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机遇。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方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共同努力。

习近平最后强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峰会由今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沙特国王萨勒曼主持。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

领导人普遍积极评价今年3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以来国际抗疫合作取得的进展,强调面对疫情,加强团结合作至关重要,二十国集团应在国际抗疫和复苏经济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苗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重要协调作用。在防控疫情同时推进复工复产,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安全。继续实施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维护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和非歧视环境。加强数字经济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推动后疫情时代世界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发展。

丁薛祥、刘鹤、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

自然资源部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

自然资源部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

来源: 日期:2020-11-11 11:59:22
自然资源部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宋梅
  11月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土地开发的“成片征收”标准作出了规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今年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采用列举方式明确了属于公共利益可以征收土地的六种情形,其中第五种情形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同时,该条规定,成片开发应当符合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授权的立法事项,自然资源部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论证,并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
  根据《标准》,成片开发,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的综合性开发建设活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标准》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发方案应当包括: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范围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基本情况,成片开发的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拟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发时序和年度实施计划,开发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用地比例,土地利用效益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估等内容。
  《标准》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时,应当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还应当充分征求成片开发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并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科学性、必要性进行论证。论证结论应当作为批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自然资源部、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监管。
  此外,《标准》还对不得批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四种情形进行了规定,包括: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市县区域内存在大量批而未供或者闲置土地的;各类开发区、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已批准实施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连续两年未完成方案年度实施计划的。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

2020-10-22 19:0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0月22日召开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习近平强调,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脚踏实地、乘胜前进,紧盯脱贫攻坚任务不松劲,保持污染防治定力不动摇,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不放松,推动民生改善不懈怠,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会议强调,各方面要将精力更加集中到贯彻党中央部署、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上来,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乘势而上、奋力前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